
送别!抗美援朝老战士皇甫国同志
2022年12月4日,抗美援朝老战士、湖北省军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将军学府诗词研究会秘书长、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特邀编委、湖北省暨武汉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亊,东湖诗社副社长皇甫国同志灵骨奉安仪式在武汉龙泉山孝恩园举行。
2022年10月28日凌晨,皇甫国同志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市七医院去世,享年87岁。
皇甫国同志出生于1935年6月,湖南桃源县人。1951年2月参军,1953年5月奉命随志愿军135师入朝作战。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随54军回国。回国后,历任军务参谋、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军秘书处副处长、处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师职理论教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8年授大校军衔。1990年退休。退休后在湖北省军区老干部大学全日制义务上班几十年。
战地青春
1951年2月,皇甫国响应祖国号召,在湖南桃源县报名入伍。招兵的同志见他个子小,说不能收。他急得直想哭,把带在身上的“天禄中学”初中毕业证书拿出来,诉说投笔从戎,献身卫国的诚意和决心。这一招还灵,作为“小知识分子”特许参军。5月,分到岳阳补训15团3营10 连3排12班。以后调到连部当通信员。
6月,皇甫国随补训第15团达到广东,被分配到驻佛山的第135 师,留在军务科文印组工作,成为一名打字员。
1953年1月,第135师受命北上援朝,2月师部到达辽宁本溪。全师担负防卫海防、准备反敌登陆作战的任务。部队进行了两个月的重点军事训练,文印组也抓紧进行了业务学习。
5月2日,部队奉命入朝。师部驻防平壤以西的回龙洞,担负西海岸反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
回龙洞待命期间,师机关各科轮流派人去附近的龙潭火车站担负卸车任务。6月中旬,皇甫国和军务科文印组的同志去卸车,完成任务还算顺利。第二次,他又提出要去,保密室黄伯文主任对他说:"大家轮流去,以后你还有机会。"这次军务科派出参谋林维勋、文印员王有政和一名通信员去卸车。他们累了一夜,完成任务后在车站附近朝鲜老乡家休息。
不幸的事发生了。有的同志把白色毛巾晾在了室外,被美机发现,进行了疯狂扫射,军务科派出的三名同志全部牺牲。
噩耗传来,使军务科全体同志深为震动,十分悲痛。皇甫国和这三位同志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其中参谋林维勋是广东人,长得很帅,年轻、有活力,字也写的好。前几天他买了一支新钢笔,在皇甫国的小本上试写,随手写下几个字:"笔尖太粗怎么办?小的字,写不了!"写得非常流畅。皇甫国捧着小本,凝视着林参谋的绝笔,泪珠不断地滴在小本上。他用颤抖的手,在小本上写下了如下的字句:
"这是林维勋同志的遗笔。他,牺牲了!多好的一个同志!记住,他是被美国子弹打死的!"
6月20日,皇甫国跟随第135师机关开始长途行车奔赴前线。部队先在后谷、德寺里集结,7月9日向昌道郡开进,行军200余里,12日24时抵庆坡山待命。13日21时部队进行炮火准备,14日拂晓发起攻击。第135师奉命配合友军200师,夺取金城川制高点轿岩山,尔后攻击制高点梨船洞北山,因敌全线溃逃,即挥师向敌纵深猛插。皇甫国和文印组的几个战士一起,背着油印机和钢板,带着铁笔和蜡纸,跟着师机关向前推进。一路上与敌机轰炸和炮火封锁作斗争。
美军依仗其空中优势,对我前线和后方实施无休止地轰炸。师机关敌空袭严重威胁之下行军。一到晚上敌机临空时,总有敌特在隐蔽处打出讯号弹指示目标引导敌机空袭。皇甫国初上战场,听到飞机响,开始有些害怕。后来他按照老同志的做法,听到我防空哨鸣枪警告,敌机临空,就和大家一起隐蔽;敌机飞走,再继续行军。
到达师前沿指挥部的指定位置,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固定封锁区。敌炮兵群隔一段时间,就打一阵排炮。到时间就打,不到时间就不打。关键是听从防炮调整哨的指挥,调整哨举起红旗,表示敌人很快就要打炮了,马上隐蔽;等敌人炮火一停,我防炮调整哨举起绿旗,就一阵猛跑冲过去。皇甫国紧跟着机关大队伍,说停就停,说跑就跑。在敌机的轰鸣声中,大家没有恐惧,没有停步,依然坚定地向前、向前!
7月14日金城战役发起时,558.7高地是前沿,随着部队勇猛地向敌后推进,这里也是师的前沿指挥所。指挥所设在山头,出口上方有树木遮蔽,里面连着坑道。敌机不时从高地上空俯冲下来,向山下扫射。远处不断传来火炮的轰鸣声。在紧张的战斗气氛中,文印组在组长冯宗源带领下,完成刻印阵地编号图的任务。
由于战线迅速南移,原来刻印的阵地编号图已不够用,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将新图赶印出来。连队迫切需要依照这些地图继续夺取和巩固阵地,炮兵迫切需要这些地图打击敌人的要塞阵地和指挥机关。既要迅速、按时完成任务,又不能出一点差错。
皇甫国和冯宗源、汪国强、陈起宇一起,认真按照标准地图,在昏暗的烛光下,奋力地挥动铁笔,刻着钢板,画出一道又一道曲线。刻完一张,核对无误后,有的接着刻第二张,有的开始油印。皇甫国和陈起宇随着油印机一起印着阵地编号图。大家互相鼓励,一定要把图刻得准确、清楚,不能让指挥员因地图上的错误而弄错进军路线和集结位置。大家把参战的决心、对祖国的爱心和对战斗胜利负责的责任心都刻入图上的每一条曲线中,印在每一张纸上。大家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刻印地图上,外面敌机嗡嗡声和炮火轰鸣声都一概听不到了。
1954年,志愿军总部发起《志愿军一日》的征文活动,皇甫国负责打印135师的应征稿,负责应征稿收集整理的师文化科张干事一天到文印组取稿时,对皇甫国说:"小皇,你成天打印应征稿,干脆你也写一篇吧!"在张干事的鼓励下,皇甫国写了《文印员的喜悦》文稿,交文化科送了上去,想不到竟被选用编人志愿军一日编辑委员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北京版解放军文艺丛书《志愿军一日》,受到首长和同志们的鼓励。
1955年2月,皇甫国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在停战不久的朝鲜战场,在埋葬着亲密战友的土地上,在鲜艳的党旗下,皇甫国高举右手,进行人党宣暂,庄严表示:一定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战斗,忘我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此,这位志愿军战士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工作和战斗。
1958年7月18日,皇甫国随第54军回国,驻地朝鲜定州人民热情相送。行前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联欢,互赠礼品。定州三中朝鲜小姑娘金玉花送皇甫国一个手绣牙具袋,上绣“永远不会忘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使皇甫国十分感动,从这时候起,他就把这个牙具袋珍藏在身边。一看到这个牙具袋,他就会想起1953年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想起停战在朝鲜驻防六年的战斗生活,想起撤军回国时朝鲜人民发自内心的对志愿军的深情。他决心保持志愿军战士的荣誉,在新的战场冲锋陷阵,为人民建功立业。
晚霞璀璨
回国后、皇甫国在学习、工作中,保持了在朝鲜战场上那股劲,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表现突出,多次受到组织褒奖。1965年被评为第54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成都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80年因领导秘书处成绩显著,获第54军党委通令嘉奖;1985年参与《革命烈士传》编写工作,受武汉军区政治部表彰,授予一等奖;1992年解放军新四军史料丛书编纂委员会授予皇甫国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在编写中的贡献。
1990年7月,皇甫国退休。1992年,到武汉军区老年大学工作。这一年,皇甫国57岁。当时学校面临的情况是:学员人数和学习课程比初创时增长近一倍,学校管教学的工作人员却由三人降到两人,任务相当繁重,只能勉力维持。当时主持工作的周世美、马仁钧戏称他们是“维持会”。
皇甫国到校后,除了协助两位领导做一些日常工作外,以主要精力参与了学校的基本建设。
由于学校不是在编单位,办学存在着很多困难。皇甫国配合学校其他领导,到处奔走呼吁,千方百计保障学校运转。
学校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皇甫国原来是个初中生,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老师倍加尊敬。他二十年如一日,迎送授课老师上下车,为师生倒开水,准备教具和教学资料,细致周到,用心服务。为了请到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登门拜谒,表达诚意。一次学校听说有一位优秀书画教师,他便随周世美副校长一起登门聘请,不巧老师不在家,俩人便在室外恭候。当时是隆冬季节,阴云四合,飘起了雪花。等了一个多小时,老师才回来,知情后非常感动,欣然应聘,有人说这是新时期的“程门立雪”。
20多年来,皇甫国坚持跟班听课,学政治,学历史,学科技,学电脑,学诗文,写了100多万字的听课笔记,20多篇老年教育论文,200多份稿件,为老年教育事业做了贡献。曾被评为干休所“优秀党员”、湖北省军区“老年教育突出贡献奖”、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老同志们送了他一个雅号,就是“将军学府老黄牛”。
在皇甫国80岁的时候,他自感脑力、体力都还可用。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为学校建设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皇甫国同志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勤劳俭朴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作品多次被《军休风采》杂志刊登,受到了休干们的一致好评,皇甫国同志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
传承永恒
皇甫国老人已经驾鹤而去,我们只有化悲痛为力量,并继承他老人家的革命遗志,在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奋发努力,以创新发展的创新精神,持之以恒地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地爱党爱国,持之以恒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山永在,英名长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人。皇甫国同志,您安息吧!
以下为皇甫国同志生前采访记录
(摘自2020年10月23日长江日报报道)
“志愿军打了一仗又一仗,打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老战士皇甫国展示从战场带回的敌防弹衣上的铝块。
10月23日,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上映,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期间。85岁的武汉市军休八中心老人皇甫国1951年2月入伍,他没想到,1953年5月随志愿军54军135师入朝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金城战役,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接替奇袭白虎团的英雄部队
到达朝鲜后,皇甫国所在的135师师部驻防平壤以西的回龙洞,担负朝鲜西海岸反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在回龙洞待命期间,他和战友经常要轮流去附近的龙潭火车站卸车。
“有同志把白毛巾晾在外面,暴露了目标。”皇甫国摇头叹息说道,美国飞机发现后进行疯狂扫射,3名战友全部牺牲,听到这个消息,自己泪水忍不住往下淌。“一路上都能看到建筑物外墙留下飞机扫射的痕迹,铁道两边都是弹坑,不打赢这场仗,还会有更多人遭遇战乱。”
过了一段时间,135师接到命令开始长途行军,接替友军前往前线作战。皇甫国说,这支友军正是奇袭白虎团的英雄部队。
1953年7月,一支由13名志愿军战士组成的小分队化装成敌军,在夜色掩护下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白虎团”的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曾经风靡全国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和电影《奇袭》,就是根据这次突袭改编的。
“能够接替英雄部队执行作战任务,觉得很光荣,激发了大家的士气。”皇甫国说,135师快速行军前往预定作战地区,配合友军部队夺取了金城川制高点轿岩山,随后攻击纵深制高点梨船洞北山。几场战斗下来,敌人全线溃逃,135师趁势向敌纵深猛插。
麻俊坤双腿被打断仍爬行指挥战斗
“敌人炮兵群就在对面,隔一段时间就有炮弹打过来。”皇甫国说,战线不断向前推进,师部前沿指挥所也在往前变换位置,敌人则加强了火力。穿过敌炮火封锁区,要听从防炮调整哨的指挥,“调整哨举起红旗,意味着敌人马上要开炮,此时要隐蔽。举起绿旗,就要快速猛冲过去。”
在皇甫国的记忆中,师部指挥所一般设在山头,上方盖有树木遮蔽,里面连着坑道。“敌机俯冲下来,对着地面进行一阵密集的扫射,指挥所附近经常遭到炮击。”皇甫国握着拳头激动地说,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他所在的135师出了几位战斗英雄。
固守巨里室北山高地时,连长英勇牺牲,排长麻俊坤立即代理连长指挥战斗。他身上多处负重伤,两腿被打断仍爬行指挥战斗,最后用手雷与敌同归于尽。麻俊坤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这场战斗中,同样作为排长的王占山,指挥全排坚守阵地四昼夜,打退敌人30余次反扑,歼敌400余人,战后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皇甫国记得,135师有一位英雄司号员王贵,战斗到最后,阵地上只剩他一人。眼看着敌人准备冲上阵地,王贵吹响了冲锋号,大声喊着“冲啊”,敌人以为志愿军又有大部队要进行反击,被吓得仓皇溃逃。皇甫国说,战后部队文工团排练了歌颂金城战役中英雄事迹的节目,进行巡回演出,其中有一个合唱就叫《英雄司号员王贵》。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前,南朝鲜当局叫嚣“北进”“单独干”。为了把敌人逼回谈判桌,中朝两国军队发动对敌最后一战,这便是皇甫国经历的金城战役。
1953年7月27日,皇甫国和战友等到了《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日子。第二天打扫战场的时候,他走到附近的阵地上,从敌人留下的防弹衣里抽出一块厚重的铝块。这块印着数字“213”、边缘有些破损的铝块,皇甫国一直珍藏着。“我们胜利了,这是敌人战败最好的见证。”
“志愿军打了一仗又一仗,打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皇甫国说,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捍卫和平与正义,志愿军战士跟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用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和平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战争爆发了,我还会去战斗。”
最新新闻
2023-08-26
2023-07-21
2023-06-20
2023-04-27
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