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魏守平教授落叶归根武汉龙泉山孝恩园
2023年2月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守平灵骨奉安仪式在武汉龙泉山孝恩园举行,魏守平教授家属、好友、学生等一起参加仪式。
魏守平教授,是我国第一台水轮机微机调节器的主要创始人。作为第一个完成人的“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产业化”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
1、服从安排结缘水轮机
1962年魏守平从华中工学院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毕业,先是在北京电器科学研究院工作了一年,以后又随单位合并到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工作伊始,单位领导交给他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关于水轮机调速器的设计。领导找他谈话:“现在我们国家研究水电的人比较少,你能不能就搞水轮机调速器的研究!”魏守平服从工作安排,放弃了自己原来所学的轧钢、机床自动化专业方向,甚至都不知道水轮机是什么,就凭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他没有想到的是,从那时起,水轮机调速器的研究就成为他这一辈子所从事的事业了。
1973年魏守平在广西金城江水电设备厂进行集成电路型水轮机调速器出厂试验
不久,魏守平就被派到天津水电控制设备厂,这家工厂就是搞水轮机调速器的,在那里,魏守平开始真正的接触调速器。1970年为支援落后少数民族地区,魏守平又被派到条件艰苦的广西金城江水电设备厂负责水轮机调速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以及对国内10多个省份所使用的进口水轮机调速器调查了解之后,1973年,魏守平主持研发生产出了全国第一台集成电路式水轮机调速器,在国内10多个省份采用。在此之前,全世界水电设备都是采用的电子管式水轮机调速器。
2、重返母校安心做研究
1971年,离文革结束还有五个年头,魏守平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工学院在以朱九思为首的学校党委领导下提前布局,开始实施“广积人”战略。学院领导敏锐地意识到,从总的形势来看,学校未来将有大的发展,非常需要人才来扩充教师队伍。于是,从1971年到1980年代初,学校引进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0多家单位的六百多位知识分子,他们很快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学院领导朱九思了解到魏守平的情况后,专门派人到厂里协商,希望将他调到学校工作。但厂领导并不同意放行此时已成为技术骨干的魏守平。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并将考试年龄放宽,得知消息后的魏守平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重新回到阔别16年的母校。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入学的第二年,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就被学校调回到母校。这件事也成为萦绕魏守平心中多年的疑惑。直到在学校工作40多年以后,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得知当年这一举措是当时的学校领导朱九思、王树仁商量后,为他解决后顾之忧,果断决定先将他的爱人和孩子调到学校,为他安心留校工作创造条件。
3、家国情怀引创新之路
或许是源于对母校的感恩,也许是出自于对专业的执着,从1978年回到母校读研乃至留校工作,魏守平从此扎根学校,将水轮机调速器研究做到祖国广袤的山河大地上。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学校派遣魏守平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做访问学者。两度出国深造,魏守平心怀对祖国,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放弃移民机会,按时学成回国。
面对国外水轮机控制技术长期垄断的现实,在系统考察了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瑞典等国的水电设备及调速器装置后,魏守平想研发出一套具有我国独有技术的水轮机控制系统的成套装备。魏守平率先想到将计算机与水电控制研究相结合,开始了微机水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984年,在经费紧张,条件简陋的实验室里,魏守平研发出了我国家第一台微机水轮机调速器。随后,这台处女作被搬到湖南欧阳海水电站试运行并获得成功,研究成果与欧洲同步。此后,魏守平团队又相继开发出STD(Standard Data Bus)总线控制调速器和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调速器,这在国际上也是开创性的研究成果。2003年,通过严格评审测试,当时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二滩水电站将之前进口的6台发电机组调速器全部更换为魏守平团队研发的可编程调速器。2010年开始,三峡水电厂地下电站也全部采用了魏守平团队研发的可编程调速器。
魏守平的学生中有很多从事水轮机技术的产业开发工作。由于魏守平在国内声望较高,学生想请他从学校出来专门做研发,并给予高额报酬。魏守平回绝道:“学校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还是要留在学校,为学校做贡献!”
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实现,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魏守平为第一完成人的团队研发的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相继成功应用于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向家坝水电厂、单机容量世界第二的溪洛渡水电厂以及三峡水电厂。长江流域80%以上的特大型和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都采用了由魏守平团队研发的水轮机微机调速器。2009年以后,中国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总体上已经超过国外水平,国产设备不仅完全取代了进口设备,也同时出口到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100多台调速器在世界各地运行。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水轮机控制系统的出口大国,开启了水轮机调速器的新纪元。
2016年1月8日,魏守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4、厚积薄发开科教新篇
“厚积薄发”是年逾八旬的魏守平的网名,也是他回首过去的总结词和最深切的人生感悟。他说:“之前将近20年实践工作的“厚积”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为后来的研究创新和“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来对国外水轮机调速器技术的引进、研究、创新直至超越,魏守平团队最终将我国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推上世界水平。2015年,由魏守平教授牵头,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产业化”成果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1月8日,魏守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这份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能源开发与发电委员会前主席Wozniak评价魏守平教授团队的项目为“水电机组适应式控制的先驱,建立的增益自动调节非常有效”。
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魏守平还先后出版了《水轮机调节》《水轮机控制工程》《现代水轮机调节技术》《水轮机调节系统仿真》等四本专著,建立了从理论分析、优化设计、产品开发应用到动态仿真的完整的水轮机调速器理论和应用体系。其中《水轮机控制工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并获得第一届国家政府出版奖。
魏守平教授于2019年口述:“我在研究所工作了八年,在工厂也工作了八年,会开吊车,也开过车床,跟着工人一起搞得浑身都是油,我真正做到了产、学、研三结合,没有在一线工作的16年经验,我取得不了这么多的成就。”
他常说自己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产学研’结合方针引领下的成果,是学校、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党政领导教育、支持的成果,是团队和集体的成果。对于过去,他说的最多的是感恩,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是党的教育培养引领了我的人生。”
一位卓越而伟大的人,我们必将铭记他曾经讲过的字字句句,如今,魏守平教授长眠于武汉龙泉山孝恩园,这里有华科老校长朱九思,有众多科研人才的陪伴,相信他可以永远得到亲人、朋友、同事、学生的敬重与厚爱……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