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侯将相”之--王
代表人物:明·楚昭王
楚昭王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公元1364年,朱元璋率军攻克武昌。朱桢恰好此时出生,朱元璋一时兴起,许诺封其为楚王。洪武三年(1370年),6岁的朱桢被册封武昌做楚王,17岁就藩,统治武昌43年。永乐年间病死后,获谥号“昭”,即明楚昭王。朱桢生前“既威且尊”,深得朝廷信任,兼任皇室宗人府宗正。
楚昭王朱桢治所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常游猎于灵泉山。灵泉山脚有一湖,湖中有一突入水中的陆地,壮如神龟下水。(即今孝恩园西侧凉马湖,湖中神龟宛然可见。)一日游猎于此,驻足龟头,饮马湖中。神龟动,龙马惊,楚昭王勒马回望,见山上云蒸霞蔚,有如龙飞,遂打马上山,发现了这一处龙脉胜景,于是在此建立行宫。
朱桢行宫建成后,每年夏天都到灵泉山避暑。随行的大臣及佛道工师也常游息于此,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叹此地为“仙壤”,向楚昭王建议:“惜为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立“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的诗碑。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
龙泉山由于山势独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西汉起就为士大夫、文人及堪舆学家所看重,成为他们居住或安葬的要地。至明初,这里聚居了樊、李、沈、张、邹、曾、杜、董诸族,号“八大缙绅”,又称“八大家”,并留下了汉舞阳候樊哙、唐宰相李蹊、江夏王李道宗、宋知枢密院兼侍讲大学士冯三元、元观文殿相国沈如筠、明吏部尚书张添佑等人的墓葬。
朱祯看中了龙泉山这块风水宝地,定其为“仙壤”,辟为“寝山”。自朱祯起,楚王府八代九王,全部在此修建茔园,相继建起了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八代九王墓,以及历史先贤古墓四十八座,并设置了陵卫及陵户,看护王陵,使得龙泉山成为山内不许百姓行走,山外不许车马践踏的王府禁地。
与北京十三陵一样,形成了武汉的名陵--九王寝。故得“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之盛名。
上一页
下一页